,欢迎光临!
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历史故事 >> 开国元勋早年大多不是“好学生”

开国元勋早年大多不是“好学生”

2015-04-22 21:31:38 来源:精品故事网 浏览:192
内容提要:

  “特长生”毛泽东:考上是因文采好
  
  1912年春,毛泽东进了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,但仅呆了一个月就退了学。他后来回忆说:“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,入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,同其他学生一样,我不懂英文,除了字母之外,我几乎一窍不通。另一个障碍就是这所学校没有专门教英语的教师。这种情况令我生厌。”
  
  1913年春,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。而这个“第一名”曾经引起过不小的争论,毛泽东的英语和数学成绩让人不敢恭维。毛泽东是因为“特长”被钦点为第一,而这个特长很明显就是作文,青年毛泽东笔尖流露的纵横肆意的才情得到了赏识。
  
  湖南一师开设的课程很多,其中就有英语,毛泽东专心于哲学、史地、文学等。可以肯定,在五年的师范学习生涯中,毛泽东是学过英语的,但其成绩如何不得而知。毛泽东曾对斯诺说:“幸亏我的社会科学各课得到的分数都很高,这样就扯平了其他课程的坏分数。”“最后,我居然得到了毕业文凭。”这说明毛泽东是偏科的,“坏分数”中估计就有英语和数学成绩。
  
  “偏科生”周恩来:最高学历是高中
  
  1913年,周恩来随伯父来到天津读书周恩来天性勤奋好学,到天津之后不久就考入了南开中学。
  
  1916年,全校国文会考时,周恩来以《诚能动物论》一文参与会考,结果脱颖而出,被评为全校第一名。除此之外,周恩来理科的成绩也很优秀,不仅代数考试曾获得满分,而且在全校范围的数学竞赛中,“捷算赛速,两列前茅”。他在化学考试中也曾于班级“名列最优者”,此外,他还“工行书,善演说……曾代表本班与全校辩论”。
  
  1918年,周恩来已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。周恩来当时报考了清华大学,但因严重偏科导致落榜。后来,他得到朋友资助自费到了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,以期望能考上日本的大学。然而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告终。无奈之下,周恩来回国在才成立不久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,却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。后其虽到法国勤工俭学,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文凭。所以,周恩来的毕生最高学历只是高中。
  
  “留学生”邓小平:最年轻的留法生
  
  1919年暑期结束后,15岁的邓小平离别了家乡广安,来到重庆报考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。
  
  留法预备学校共招收学生100余人,根据文化程度,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。邓小平以中学一年级的学历,被分到初级班。在初级班里,邓小平学的课目有法文、代数、几何、物理、中文和工业常识,以法文为主。该校要求学生到毕业时都要精通法语,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,为以后到法国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。
  
  在初级班里,邓小平的学历不算最低的,学校所讲授的这些课程,他学起来也不是很困难。但是,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,学习的内容又是这么多,特别是法文,以前根本就没有学过,要在一年的时间里掌握,做到精通,可不是那么容易的。邓小平处在这些年长的大同学中间,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。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学习,83名毕业生通过了法国驻渝领事馆的选拔考试,获准赴法。当时年仅16岁的邓小平是这批幸运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。
  
  “尖子生”朱德:文理各科全能
  
  朱德很小就进入旧式私塾就读。从10岁到18岁,他在私塾里整整读了8年书。
  
  后来,朱德考入了顺庆府官立中学堂。那里的课程设有:国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历史、地理、英语、修身、格致(生物)、图画、体育等,学习内容丰富,一改旧式书院式的教学,深受学生欢迎。朱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,让他大开a良界。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苦读一年,他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,并能写得一手好诗文,博得师生好评。1907年他在顺庆府中学堂毕业。
  
  后来,朱德又报考了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。这是专门为培养体育教师而开设的,体育学堂里设置有教育、心理、生理、算术、修身、图画、体操、器械等课程。朱德对每一科都学得十分认真刻苦,总共13门功课,他考试的总计分为1070分,平均每门成绩82分,名列全学堂第10名。
  
  “落榜生”陈毅:考试抄错题落榜
  
  1913年,陈毅到成都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小学就读。1917年底,由于家庭经济难以维系陈毅读书,他中途辍学了。
  
  向何处发展呢?军校可免学杂费。于是,陈毅便去报考四川讲武堂。遗憾的是,他名落孙山了。这是因为陈毅的数学成绩较差,据他后来回忆说:“数学考试时,我同座张某不肯真心相助,弄了个错误的草稿给我抄,以致不及格而落榜。”
  
  后来,陈毅曾对国际友人罗生特说:“我的兴趣在文学。”失意之情,溢于言表。
  
  “优等生”罗荣桓:门门功课95分
  
  1924年,山东私立青岛大学预科班到北京招生,罗荣桓报了名,他和七八名湖南同学被录取了。罗荣桓在课堂上从来都是端端正正地坐着,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,吃力地盯着黑板,专心致志地听课,不懂的地方恭恭敬敬地请教老师,认认真真地做作业。两年来,他的功课每门都保持95分以上的好成绩。
  
  1926年6月,罗荣桓在青岛大学预科结业。毕业后,罗荣桓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,因身体原因没有被录取。这是罗荣桓一生中的第一次挫折。第二年,罗荣桓又只身来到武汉,考入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。在十大元帅中,只有罗荣桓是大学生出身。在25岁之前,他一直奔波在青岛、武汉、上海、广州等地的求学路上,希望通过学习,实现自己当工程师的理想。然而,现实的黑暗,最终使他放弃了当工程师的理想,投笔从戎,走上了当兵之路。
  
  “插班生”粟裕:找关系进附小插班
  
  1923年的冬天,粟裕报名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预备生。那时,二师分配给会同县只有两个名额,并且还要到二师参加正式考试,最后再择优录取,机会可谓难得,但粟裕还是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。
  
  粟裕考进二师并不顺利,粟裕到达常德时,已经是离家一个月之后了,进入二师的正式考试已经结束,幸好找到了一位远亲的堂叔,这位堂叔是二师的教员,堂婶也在二师附属小学教书,凭着这个关系,粟裕得以进入二师附属小学,插班在高小三年级读书。毕业后,由于二师下半年不招生,粟裕只好考进常德市平民中学就读。 
 


 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网名:
评论:
验证:
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(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赞助商链接
苏ICP备12019175号-1